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文化“寻保传”】守护三千年文明之源——宝鸡周原博物院寻访手记

发布时间: 2025-06-26

  周原博物院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地处周原遗址核心区,是依托西周文明发祥地建立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博物院始建于1987年,1990年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新馆建成并增设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集文物展示、考古研究、公共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博物院占地约2.47万平方米,展区分为室内与室外两部分,馆藏文物超4000件(套),涵盖青铜器、甲骨文、玉器、陶器等,其中珍贵文物238件(套),国家一级文物86件(套)。     

  站在周原博物院外的召陈西周建筑基址的夯土墙前,耳畔突然飘来孩童追逐嬉闹的清脆笑声。这笑声与三十年前我在麦田里奔跑时的欢叫声重叠在一起,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脚下这片土地下,埋藏着刻有青铜铭文的泥土,竟承载着中华文明最璀璨的基因图谱。作为土生土长的周原人,如今我以扶风县人民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身份踏入这片熟悉亲近的土地,青铜鼎簋上的吉金文字,此刻都化作连接血脉与使命的密码。  

  泥土之下:从童年初见到文明叩问 

  小时候,村子里常常传来附近村庄“挖到宝”的消息。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大人口中的“宝”为何物。初中时,学校组织我们去周原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就在村子西边一公里外的召陈村,看起来普普通通。面对眼前那些陈旧的“盆盆罐罐”,我们提不起一点兴趣,心里直犯嘀咕:这些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只记得一位老师指着一些碎陶片和青铜器皿说,这就是我们“先人的饭碗”。     

  如今,当我站在博物馆内的周原遗址航拍图前,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整个周原遗址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文明画卷。位于岐山和扶风两县交界处的周原遗址,核心区面积大约33平方公里,涵盖二十多个自然村。我生长的村庄,就在周原遗址最东边的美水河畔。听工作人员说,我们村这片地方,以前是周朝的手工作坊。我曾经在田间地头、沟沟坎坎看到的残缺瓦片,说不定就是周朝的陶片。这种地理上的亲近感,让我守护文化的使命感越来越强烈。     

  在周原博物馆的青铜器展厅里,我们隔着玻璃凝视墙盘铭文那苍劲有力的笔画,此刻,站在祖先创造的文明面前,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佩戴着检徽的我们,突然读懂了刻在血脉里的文化密码。    

  经纬之间:青铜纹章里的法治基因 

  周原的黄土中,埋藏着中国最早的法治基因。博物馆展柜里的青铜器,每一道饕餮纹都暗含着礼法秩序,每一条云雷纹都缠绕着契约精神。我静静地看着三千年前的“亻朕匜”,这件记载着西周诉讼制度的青铜器,器腹内壁的284字铭文整齐排列,仿佛在诉说着中国最早的判决文书如何被镌刻在青铜礼器上。目光扫过“卫盉”铭文里记载的土地交易契约,那些关于田界划分、证人见证的条款,竟然和当代合同纠纷的关键要素不谋而合。“刖人守门鼎”是受了刖刑的奴隶守门形象的生动写照,我们从这件器物了解西周时期周礼体制下“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也深深体会到我国刑罚制度的文明演变。站在“散氏盘”记载的勘界盟誓前,我仿佛看到西周的司寇穿越时空,正与现代检察官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法治对话。    

  周原遗址是先周至西周时期周文化的核心聚落遗址,是最具代表性的周文化遗址,在全国西周文化遗址里,它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出土的文物数量最多、精品也最多。正因如此,这里成了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盗掘、盗窃、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屡屡发生,盗掘文物的“黑手”不断伸向这片土地。   

  作为司法机关,扶风县人民检察院始终保持着打击文物犯罪的高压态势,充分履行批捕、起诉职能。近几年来,共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类案件8件,批准逮捕20人、提起公诉犯罪嫌疑人19人,追捕追诉漏犯7人。通过办案,追回涉案文物64件,其中1-3级文物22件。2021年以来,以王某甲、王某乙分别为首的盗掘团伙先后多次在周原遗址实施勘探盗掘,并盗掘出青铜簋、青铜鼎、青铜豆等多件珍贵文物并以500余万元价格分批售出。案发后,扶风县人民检察院及时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固定相关证据,梳理犯罪链条,及时追缴涉案文物。在王某甲等人盗掘案中,下游倒卖犯罪人之一刘某某辩称其倒卖的文物不是编钟,而是甬钟,并从器型、工艺等多方面进行辩解。为确保案件办理不枉不纵,扶风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公安局,邀请文物专家对争议问题进行论证,对刘某某的辩解逐一回应。案件经逮捕、起诉、审判,刘某某等7人全部认罪认罚。检察办案人员受邀在全国公安机关文物案件侦办工作培训班上作文物案件办理工作经验交流。   

  薪火之上:血脉传承与使命新生 

  周原遗址作为西周文明的核心遗存,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法律、管理、科技、社会参与等多维度的文物保护体系。扶风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努力凝聚法治之力、协同之力和社会之力,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多元共治。我们与公安机关共建文物犯罪侦查协作机制,通过提前介入等方式,引导侦查机关及时调查取证,实现对文物犯罪案件的“全链条”打击。我们还与扶风县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起线索移送、两法衔接、日常联络、数据共享等8项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行动,让县域内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责任体系更完善,安全形势更稳定。此外,我们积极筹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通过展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检察机关履职过程、正反典型案例,开展互动体验和研学活动等,把中心打造成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普宣传阵地、警示教育阵地和法治实践阵地。同时,我们还将在周原博物院及法门镇庄白警务站设立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以实实在在的检察履职,参与到文化及文物保护传承等公益诉讼工作中。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承载着三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作为周原儿女,我们传承的不只是炊烟里的乡愁,更是文明传承的火炬;作为新时代检察人,我们守护的不只是青铜重器,更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法治精神。当检察蓝融入周原黄土,三千年的文明就不再只是博物馆里无声的陈列,而成为永远跳动的时代脉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