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进院的第三个年头,是进入政治部的第二个年头,政治部与业务部门整齐划一的案卷柜不同,这里的文件柜上交错排列着党建读物、干警档案和各式各样的活动方案。两年前从业务部门调过来时,我对检察院的政治部工作不胜了解,但在工作中发现了检察机关的另一重维度——政治工作,恰似在检察蓝与党建红之间调制独特的职业色彩,即守护着队伍的忠诚本色,又勾勒出检察人的精神轮廓。
初到政治部时,我的思维仍停留在业务部门的“证据链”模式,第一次起草精神文明年度工作总结时,以业务部门列证据模式来总结工作,被主任笑得圈出来时,让我深深体会到:政治部的笔,不仅要写出检察人工作的务实,更要有检察人对群众的温度。这种语言体系上的转换,成为最初的必修课。
在新媒体宣传工作中,“检察正能量”的传播面临流量焦虑。镜头记录下的检察官,面对被害人的来电,法条里的“司法为民”是他电话那头温柔地“您慢慢说”。这段意外的镜头获得空前的传播流量,这让我明白,检察宣传不仅仅是工作记录,更重要的是真情的流露。
在出现涉检舆情时,政治部的小伙伴们逐渐练就“政治嗅觉”。不急于就目前舆情进行“灭火”,而是在案件引发舆情的背后,是公众对法律条文理解上的错误。据此,我们多次制作普法长图漫画,被群众多次转载、阅读,反而成为展示检察透明的“窗口”。政治部的舆情应对,本质上是在舆论场中构建法治共识。
多方面的工作感悟,岂能一纸手书表露。曾经入职时的我,也想成为参与办案的检察人,不禁莞尔。现在的我虽然没有参与办案,但那些经手的整理的考核材料、参与策划的主题党日,精心校对的宣传展牌,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态的“起诉书”——起诉平庸,起诉懈怠,起诉一切有损检察公信力的杂质。
检察院大楼的国徽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在这枚国徽的照耀下,既有业务部门的同志在案卷中追求公平正义,也有我们政治部人在思想阵地守护信仰。这种红蓝交织的光影,正是中国检察最本真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