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苑 > 检察信息

【缅怀英烈】夏明翰的“三封家书”

发布时间: 2022-04-24

【缅怀英烈】夏明翰的“三封家书”

又逢清明节,缅怀英烈时。

 

夏明翰,字桂根,湖南省衡阳县人,1900年农历八月出生于父亲居官的湖北省秭归县。1917年,夏明翰违背祖父意愿报考新式学校,1919年在湖南衡阳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任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后兼任湖南省委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委书记,大力推动农民运动。1928年初,湖北的党组织遭到敌人严重破坏,夏明翰临危受命,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同年3月遭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在武汉汉口余记里被敌人残忍杀害。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牺牲时年仅28岁的夏明翰烈士以这首在敌人枪口下写就的《就义诗》广为人知,他慷慨明志、从容赴死所展现出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成为流传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人们知之甚少的是,在踏上刑场前的最后一刻,夏明翰烈士写下了三封家书,这三封家书虽内容简短,但其中思念切切,信仰拳拳,读来却无不让人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第一封信他写给了一直支持他革命事业的母亲陈云凤。夏明翰年少求学,随后投身革命,一生未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已要以此方式作为诀别。他在提笔落笔间,一定也想到了当妈妈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心欲绝。可是他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革命而牺牲,因为他更加坚信这份牺牲会给天下无数的妈妈带去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在这未来下,当妈妈想起自己时,又会是多么地骄傲。

三封家书

“大姐为我坐监牢,外甥为我受株连,我们没有罪,我们要斗争!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接着他给支持自己革命的大姐夏明玮写下了第二封信。这一字一句是何等的激昂雄壮!夏明翰将自己的身躯化作共产主义信仰的红旗,用自己的牺牲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前赴后继,投身到革命浪潮之中。在他的感召下,他的弟弟、妹妹、外甥也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最后一封家书是他写给心爱的妻子郑家钧的。就在短短一个月前,夏明翰刚刚告别了妻子和不到半岁的女儿,去武汉开展革命工作。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去,竟成了永诀。行刑在即,想到临行前赠与妻子的红珠,想到尚在襁褓的女儿赤云,他的心中充满了思念与眷恋。但夏明翰依然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与深爱的家人告别。毅然诀别中的千般不舍与万般留恋,令人泣下。

三封家书,它们既是夏明翰烈士写给家人的绝笔,也见证了他短暂而又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能从中感受到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夏明翰烈士是我党历史上为真理而牺牲的忠诚代表之一,叶挺、钟奇、高君宇……他与无数个有名或无名的英魂一起燃尽己身,奋力照亮了那个黑暗的年代。“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8日在湖南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中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随时面临生死考验,支撑他们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是坚定理想信念。毛主席、贺老总、夏明翰烈士等满门英烈而初心不改。马日事变后湖南一片血雨腥风,革命者血流成河却没有被吓倒。夏明翰深陷牢狱坚贞不屈,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发出‘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豪迈誓言。”虽然和平年代的我们已不必经受存亡之虞,但是在科研攻关、乡村振兴、抗击疫情这些新时代的战场上,仍然可以看到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奋勇当先,大义奔赴的身影。他们与革命战争年代的无数烈士共同凝聚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磅礴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铭记是最好的祭奠,前行是最好的怀念。

如今,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历史交汇点上,夏明翰等革命烈士誓死捍卫的理想之火种和信念之旗帜已经交到了我们的手上。作为90后出身的年轻一代共产党员、检察干警,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粉身碎骨不足惧,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伟大精神,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拼搏、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