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女,198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法学学士,现任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四级主任科员、检察官助理。从检12年,始终坚守执法办案第一线,办理刑事案件228件328人,司法救助案件2件9人,群众控告申诉信访案件57件,发表调研论文宣传稿件80篇,其中国家级调研21篇,4篇被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检察理论研究成果,多次被表彰为区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团干部、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
一、 执法办案求极致,做能动司法的实践人
“政治站位高、业务能力强、法律思维缜密”“办案特别认真、能说会写、善沟通、会表达,是一位干练优秀的女检察官”…….这是和她接触过的领导和同事的评价与印象。从检以来,她坚守办案一线,用求极致的匠心守护为民初心。高挑清瘦、看似文弱的她总是展现出与外形相反的刚毅性格和雷厉风行的干事风格,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经年累月的磨练和执着的干劲,她从一名检察小白到名副其实的办案能手,她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践行着一名女检察官的责任与担当。办理刑事案件228件328人,办理胡某某系列电信诈骗案、马某某等三人挪用特定款物案、王某某贪污案、吕某某合同诈骗500万元等复杂疑难案件二十余件。参与办理了在省市有重大影响的陈仓区首例张某某等六人非法集资案、毛某某受贿3300余万元案件。
基层检察机关案件多,受理的大多是小案,久而久之,办案人就会陷入惯性思维和固有模式。“案件事实的陈述既是一个真相的发现过程,也是一个真相的丧失过程。”我们法律人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是案件真相的最终获得者,一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就以为真理在握。我们要不断地反躬自问:案件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办案过程中,她一直将刑法大家陈兴良教授的话记在心间,时刻提醒自己办案不分大小,只有证据是否充分之分。“哪怕是小案,也不能小看,更不能马虎”,她经常这样说,也一直在这样做。
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在她看来,基层一线最要警惕的就是把自己当成司法“流水线”上的机械人,只考虑就案办案,不考虑如何达到案件的最佳效果。她在办理案件的同时,不忘追赃挽损、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近三年,共追赃挽损40余万元。办理孙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时,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基础之上,耐心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安抚被害人情绪,通过不懈努力,为47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在办理郑某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一案时,三次到宝鸡市第二看守所做嫌疑人的思想工作,与其聘请的外地辩护人当面、电话沟通十余次,不懈努力为一名家在陈仓的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5899元。虽然数额并不算多,但能为生活本就窘迫的被害人尽一份力,她也感到成就满满。她办理的多起刑事案件被陈仓电视台《法治陈仓》栏目拍摄为法治宣传片,在陈仓电视台滚动播出,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
二、 “一杯热茶”暖民心,做来访群众的贴心人
今年元月份,李倩同志因工作需要,被调整到控申部门工作,离开自己熟悉擅长的办案工作,面对新岗位、新任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迎接更大的挑战。没有了法庭上的唇枪舌战和提审嫌疑人的斗智斗勇,面对不同诉求的来访群众和还不娴熟的控申业务,一开始她的内心是忐忑的。一个性格刚强、风风火火的女汉子,怎样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控告申诉工作,将群众的事情解决好,将领导交办的工作完成好,她深感压力山大,也曾彻夜难眠。但她深知,只有实干才能出真知,只有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做群众的贴心人,才是控申工作正确的打开方式。
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副笑脸,然后耐心地倾听。“茶好茶坏老百姓不会在乎,让满腹委屈的来访者坐下来、说出心中的不满和诉求,才能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在检察长的鼓励和教导下,她很快理清思路,将刑事办案部门的工作模式快速切换为控申模式,一边学习民事监督、行政监督、刑事申诉、司法救助业务知识,一边向控申前辈请教,从一个人摸索信访系统和业务系统录入填录,到接待来访群众正确分流转办信访案件,从摸排司法救助线索到实地走访调查、办理司法救助案件,她很快熟悉了控申部门各项工作,用耐心细心垒起群众信任的高楼,用一杯热茶温暖来访群众的心窝,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当群众将委屈诉求说完,情绪平和后,这时候就可以跟他聊法律了。”这是李倩同志接访的心得,也是检察官学院培训时高检院十厅领导的经验之谈。“法律条文不只是横亘在纸面上的冰冷规定,司法并不只是杀伐决断的利剑,作为司法者,应该用情、理、法向百姓传递、传达、传输司法温暖。”这是李倩同志从办案部门到控申部门的一点感悟。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她的工作追求。年初,为进一步落实退役军人国家司法救助专项工作,她主动对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检察系统第一家建机制、搭平台,并下沉镇街、居(村)委会,摸排司法救助案件线索。案管、刑事、民行等部门常常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对案件进行筛选,对线索实时跟进,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救助的案件线索是李倩同志对工作的要求。对符合救助条件而被害人不愿申请救助的案件,她不厌其烦、想方设法做通被害人和家属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国家司法救助在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三、 教育整顿勇担当,做检察队伍的忠诚人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李倩同志又承担了陈仓区检察院教育整顿案件线索专班联络员的职责,她以大局为重,勇挑重担,克服丈夫在外地工作、两个孩子年幼需要照顾的困难,三个月来放弃节假日及周末休息,在干好部门业务工作的同时,完成了本院案件线索专班举报线索核查、涉法涉诉清查、运用四种形态处理人员情况三项重点工作,并负责整个专班的资料收集、会议召集、会议记录、数据填报、资料报送、撰写汇报材料等工作任务。制作各类台账、表格、总结、汇报、整改材料、会议记录60余份,参加教育整顿会议20余次。
教育整顿期间,李倩同志对2018年来本院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认真梳理,对上级交办和本院自查的该类案件制作详细台账,并办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5件,其中4件已积极化解,1件在穷尽法定程序后仍在继续做信访人释法说理工作。对上级交办的10件举报线索从领取、登记、审批、转办、上会、记录、上报、订卷、评查、加盖骑缝章等环节全程参与负责,保证线索顺利按期办结。在多次与法院、公安局沟通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本院具体情况,自行设计统一的案件线索卷皮、目录及线索评查表,并装订成卷以备检查。在教育整顿顺利转段后,结合本院教育整顿线索办理情况,及时制定《违法违纪线索转办移交核查实施办法》,规范本院违法违纪线索办理工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倩同志在教育整顿中忠诚担当、辛勤工作,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四、勤于思考善总结,做能文能武的检察人
“不光要能办案,还要能写能说,做一个能文能武的检察人”。她把老科长的话一直记在心头。在繁忙的检察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调研论文共36篇,宣传稿件44篇,其中国家级调研21篇,省级调研4篇,市级调研11篇。撰写的调研论文《基层检察院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途径与方法》被陕西省检察院评为2014年度全省检察机关优秀调研成果;《关于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之我见》、《基层检察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之管见》被陕西省检察院评选为2015年度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检察理论研究成果。另外,撰写的多篇调研论文被市院、区委评选为年度课题优秀奖及理论研讨会二等奖。
不但能写还要能说。李倩同志积极参加陈仓区政法系统、全市检察机关及本院举办的演讲比赛,多次荣获一等奖及优秀奖;坚持送法进校园法律宣讲活动,为辖区小学、三和学院学生送去法律知识及防骗秘籍;参加区委、检察机关各类知识竞赛荣获二等奖及优秀奖。同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李倩同志还踊跃参加市、区及本院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自编自演的歌伴舞《我相信》,获陈仓区团委优秀组织奖。担任本院2020年春节文艺晚会主持人并负责本部门节目的排练、组织、演出等工作。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努力寻找公平正义最优解的她,在工作中时刻体现出一股坚忍不拔、追求极致的韧劲与执着。“在这个内卷与躺平交织的时代,放眼将来,放弃躺平,奋起努力,才是我们青年检察官应有的态度和选择。”李倩同志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