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 部门工作

【平安建设·检察在行动】多措并举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

发布时间: 2024-09-05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紫阳县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做强生态检察各项工作为重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谆谆嘱托,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治理与恢复并举,以创新机制为抓手,以科技技术为手段,以专业队伍建设为支撑,持续做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

  以队伍建设为支撑,夯实生态环境检察基础。成立生态环境检察办案组,建立“刑事打击+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三位一体的检察模式2022年至今,紫阳县人民检察院共办理各类生态环境案件141件。在检察建议的督促下,相关行政机关共清理违法堆放清理固体垃圾5000余吨,清理被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30公里,消除防洪安全隐患12处,整治扬尘污染企业24家,督促整治相关企业30余家,不规范处置危险废物企业7家,累计治理水土流失540平方公里,监督违法行为人增殖投放鱼苗20万余尾,补植复绿238余亩,缴纳环境损害赔偿金4000元,排污企业投资800余万元完善环境保护设施,督促相关部门征收环境保护税1.6万元。

  以创新机制为抓手,凝聚生态环境检察合力。一是创新跨区域保护任河生态环境机制。与四川省万源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检察院签署《关于任河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等机制,进一步凝聚法治合力,形成“协作共担、共治共享、共建共保”工作格局。二是创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共享机制。与县行政审批局签订《12345热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工作机制》;与县河长制办公室等部门会签《关于建立“河长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充分发挥各机关职能作用。三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参与机制。为充实公益诉讼办案“智库”,从行政机关聘任13名特邀检察官助理协助办案,聘任“益心为公”志愿者20名,制定《“益心为公”公益诉讼志愿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参与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3件。

  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助力生态环境检察发展。一是搭建“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集公益诉讼线索提供、分析评估、专业咨询等功能为一体,凝聚各方力量建立社会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网络。二是运用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平台,及时筛查出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平台的传输和汇总,共推送办理案件19件,增强办案新动能。三是运用数据思维提升法律监督质效,主动应用大数据赋能检察办案,共办理污水污染环境案4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