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服务中心:0915-12309
律师阅卷电话:0915-2292521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肖敏娜:加强新时代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 2022-06-15
 

 

近年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机关从“两反”转隶后,形成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法律监督新格局,检察工作要面对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检察干警要面对新时期检察监督方式的转变,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迫切性日益突出,基层检察机关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检察工作新发展、新要求,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重任,必须培养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基层检察队伍。

一、新时期加强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检察事业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建党百年、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这一历史时刻,党中央专门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检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与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新需求相比,法律执行和实施仍是亟需补齐的短板,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要向党、国家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就需要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业务素质突出、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队伍。

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加强基层检察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检察机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各项法律监督工作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主动为区域高质量超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司法保障的必然要求。
    (二)回应人民群众期待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推动基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检察服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必由之路。
    (三)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高检院检察改革规划中指明:全面、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构建法律监督职能体系,提升司法办案专业化、组织体系科学化、检察队伍职业化水平,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符合,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新时代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是今后一个时期检察改革的总目标。在多重改革交织推进的大背景下,推动基层检察机关检察办案质量、服务大局质量、队伍建设质量、机关管理质量等转型升级,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符合最高检《改革规划》精神,是做好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精装修”的有效尝试。

二、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四大检察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存在

最高检张军检察长曾提出“三个不平衡”的问题,刑事检察与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展不平衡刑事检察中公诉工作与侦查监督、刑事执行工作发展不平衡最高检、省级检察院的领导、指导能力与市、县检察院办案工作的实际需求不平衡。其中前两个不平衡是在基层检察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内设机构调整我院受限于院小人少,刑事检察为一个部门,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为一个部门,刑事执行检察、控告申诉检察案件管理合并为一个部门,且员额检察官人数较少,多个条线业务工作无专职检察官负责,办案力量薄弱,导致相关工作发展受限。
   )检察队伍整体业务能力有待加强
    自检察机关人员分类管理以来,有司法资格的干警遵照比例入额成为员额检察官,负责具体的检察办案工作,行政综合工作则由司法行政人员承担。而司法行政人员大部分是中文、新闻、财务等非法律专业的学历背景,同时平时接触检察业务机会较少,导致综合部门人员成为检察业务的“门外汉”。以该院为例,办公室和政工人员对业务不精,制约了检察信息宣传工作发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后,对后备员额检察官的培养主要是从检察官助理中选拔,成为检察官助理必须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该院为偏远县城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通过省级公务员招考的人员,服役期满之后纷纷前往别处,法律人才出现断档和青黄不接的现象。

(三)基层检察机关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司法体制改革后,检察机关干警分类管理、内设机构改革已经完成,检察机关干警分类管理虽然强化了员额检察官的职责要求,检察队伍有序管理也得到了一定加强,但专业能力、干警结构、考核体系等多方面的短板也更加凸显,限制了办案质量提升和办案效率的提高。例如院小的基层检察院,由于员额检察官名额少,入额领导既要办案又要从事大量的行政事务,导致没有精力办一些重大案件,提升案件质量。同时检察辅助人员晋升渠道少了,办案积极性受到制约,司法行政人员长期被各类文字报表等行政事务所累,没有参与学习办案的兴趣,导致检察办案力量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各类改革交叉推进,检察工作重心不断调整,人员配置不断优化,检察机关在大刀阔斧改革、重整行装出发的同时,案件管理却稍显滞后于员额制改革,基层智慧检务建设项目推进较慢,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尚不完备,为新时代“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提供坚强检务保障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如何加强基层检察队伍建设

(一)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旗帜鲜明讲政治。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引导干警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学与思上下功夫,入心入脑,增强认同感,融入平时的一言一行,自觉自愿履行党中央决策和高检院、省市检察机关的工作部署。

(二)在考核用人上下功夫。要进一步优化健全检察干警工作考核制度,针对不同职位岗位需求和工作量化等,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机制。让工作能力强、踏实工作的干警得到实实在在的荣誉和实惠,对表现不好、工作落实不到的干警作出相应的调整,促进干警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在选人用人上,以个人政治素质为基础、工作业绩为重点,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选任上来,推进基层检察队伍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在培训实效上下功夫。通过组织业务探讨、典型案例讲解、庭审观摩、参与各类案件办理等形式教学,以更接近实际工作中的情景及内容,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性教学。加强线上线下培养模式的联合运用,充分利用检答网、学习强国、中国检察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等丰富的线上网络平台,开拓干警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四)在机构人才上下功夫。在实行检察干警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依据基层检察院实际情况,对基层院内设部门合理调整,力争做到各检察业务条线都有专门检察官办理,平衡“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发展。同时提高职业化保障,合理安排各类人员晋升渠道,在人才的生活待遇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提升检察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对自身事业发展的热情,确保招录引进的人才能进来、留得住。

(五)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认真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细化本院各项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则和法定程序执行。充分利用内外多重监督机制,接受各方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同时,教育引导干警注重自身修养,自觉运用党性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达到队伍建设齐抓共管,有效提升的目标。

                          

宁陕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  肖敏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