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省院党组部署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就是教育检察干警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检察履职、革命文物保护想融合,在寻访革命旧址中感悟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寻找先辈的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坚定理念信念,深化爱党爱国之情。
宁陕县现有革命旧址共19处,遍布全县8个镇,按照历史时期分,土地革命时期14处,抗日战争时期2处,解放战争时期3处。这19处革命旧址现已经被确定为革命文物的有12处,其中宁陕县四亩地党支部旧址为全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攻打老城旧址、宁陕县土地革委会旧址等10处革命旧址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猴子坪苏维埃政府旧址、竹山乡农协会旧址等7处革命旧址暂未纳入革命文物名录。
我们在寻访过程中发现目前宁陕县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革命旧址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由于“文革”、民居改造、无人管护等因素,我县大部分革命旧址损毁严重,有些原建筑物甚至已经灭失,部分建筑已经断壁残垣,没有充分发挥革命旧址的纪念、教育作用。二是保护利用投入不足。部分革命旧址虽已纳入文物保护名录,但保护投入有限,保护措施不足,利用水平不高,成效不明显。三是革命精神传承不足。对本地革命故事、革命旧址不同程度存在知之甚少的情况,缺乏感同身受的革命教育。
在寻访中,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更应深情追忆革命先烈筚路蓝缕、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峥嵘岁月,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党和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面对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粮草匮乏、武器落后的情况下,依靠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坚定执着前进的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二是传承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围剿压制、缺衣少食、不断牺牲等种种困难,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没有被压垮,并在挫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今天和平年代,人人都过上小康生活的伟大时代,我们更应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坚持不懈取得好的成绩。三是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到宁陕县领导革命活动期间,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党的主张,不惧生命安全,为革命队伍安排食宿、打探敌情,参加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立的政权、军事组织,支持革命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检察干警,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守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严守党的纪律,不碰红线,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公正执法,服务人民。1946年12月,孙光率十五旅一个支队来到原丰富乡猴子坪进行革命活动,为了解决部队吃饭问题,群众将自己不多的粮食拿出来供给部队,部队给群众打的粮食借条就有50多石。在艰辛的革命斗争中,党的军队和党员干部都始终做到纪律严明,不随意拿群众一针一线,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严守党规党纪,传承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不只是为了寻访,更是为了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去用心感受和领悟理想信仰高于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一种民族责任感、使命感。有了这种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我们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