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服务中心:0915-12309
律师阅卷电话:0915-2292521
当前位置: 首页>队伍建设 > 思想政治

青山绿水也需要法治来呵护

发布时间: 2017-03-24

 

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有森林448万亩,森林覆盖率82%,分别是全省、全国的3倍和6倍;林地面积分别占陕西省和安康市的12.9%28.8%,素有“绿都”、“天然氧吧”美称,天然林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250余种,境内生物资源、植被类型十分丰富。宁陕县政府也多次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但是近年来,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时有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宁陕县人民检察院对辖区内2014年至2016年办理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预防和遏制此类犯罪行为发生的对策和建议。

一、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特点

(一)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以滥伐林木为主

2014年以来,宁陕县人民检察院共审查办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20件,其中滥伐林木居多,占到了60%;其次是盗伐林木,占到了15%;失火烧林占到15%,非法占用农地占5%,非法收购、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占5%。共计非法砍伐林木451立方米,失火烧毁林地21.57公顷,非法占用和毁坏国家天保林、国家级公益林5.62亩, 非法收购和运输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残肢2只。       

(二)犯罪嫌疑人以辖区内乡镇低学历中年农民为主

犯罪嫌疑人男性为主,除1人为女性外,其他均为男性;40岁以上为主,40岁至60岁占到了80%;农民为主,1人为个体工作者,其他均为农民;文化程序偏低,文盲以及小学文化程度占到了50%,初中学历占到了30%,高中占15%;犯罪嫌疑人居住在偏远乡镇的占到80%,居住在我县城关镇的占到15%,跨县占到5%

(三)犯罪原因以生产、生活为主

在滥伐林木和盗伐林木案件中,47%是农民为了自己生产香菇、木耳、猪苓等农产品,砍伐木头作为生产原料;20%是为了修缮房屋;20%是为了农村自用烧柴取暖做饭,修路、清林;仅13%是为了谋取利润而贩卖木材,大多数是生产生活所需。失火烧林中2件为焚烧枯叶引起森林火灾,1件为清明节祭奠亲人烧香引发森林火灾,均为过失犯罪,但是往往烧毁森林面积大,破坏环境资源严重。  

二、    犯罪原因分析

(一)自然原因

宁陕县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2%,生物资源、植被类型十分丰富,是以滥伐林木犯罪为主要形式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的客观条件,冬季时间较长且干燥,容易引发火灾,也导致了易发生失火犯罪。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有金丝猴、羚牛、熊猫、红腹锦鸡以及黑熊、斑羚、毛冠鹿等诸多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也使得部分人在利益驱使下铤而走险。

(二)经济原因

宁陕县系国家级贫困县,1998年以前,宁陕县是一个“木业为主导、农业为温饱、工业跟着木业跑”的典型“木业经济县”,随着国家实施天然林禁伐和生态保护战略,宁陕县开始禁伐。根据宁陕县的客观实际,地大人稀,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发展经济离不开对林木的利用,为了致富,农民多会选择利用林木生产香菇、木耳及猪苓等经济作物,但生产周期长、林木用量大,这就形成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

(三)意识原因

 一是法律意识淡薄。自林权改革,林权分到农户(林户)手中,很多农户认为采伐自留山上的林木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办理采伐许可证,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无证采伐自留山林木和有证超量采伐的情况。二是存在侥幸心理,宁陕地大人稀,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大多在偏远乡镇,不易被发现,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不会被发现;三是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对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的危害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破坏环境资源对水土保养、防汛、抗旱和气候变暖等的重大危害。

(四)行政原因

 滥伐林木犯罪中无证砍伐占到73%,有证超量砍伐占到27%,保护森林的同时允许适度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经济,砍伐林木需要申请和办理采伐许可证,但是办理采伐许可证需要复杂的行政审批程序,办理时间较长,导致了部分滥伐林木犯罪的发生。

三、遏制和预防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法律和环保宣传,提高环境资源保护意识

应加强法律和环保宣传,努力提高民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制意识。特别是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以案说法,教育广大群众,唤起环境忧患意识,使民众进一步加深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民众保护环境、平衡生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珍惜环境、真爱家园。

(二)完善相应定罪量刑的规则,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一是司法机关要根据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涉案人员的身份特点、案件性质和帮教方向,实行区别对待,灵活运用司法手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严厉打击以牟利为目的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打击团伙作案犯罪,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二是积极完善拓展环境修复机制。打击涉林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的同时要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积极恢复因其犯罪行为导致的环境损毁,将其环境修复程度作为量刑或者社区矫正的一部分,使犯罪嫌疑人罪行与量刑相一致。

 (三)适当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简化群众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程序,减少群众办证的成本,提高办证效率。探索建立林木采伐方量的弹性机制,根据申请者不同的申请目的、申请采伐地点、申请采伐时间,确定一定范围内的许可砍伐方量,减少群众超方量砍伐情况的发生。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群众改变粗放型的林木利用

一是政府要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群众减少直接利用林木发展经济的方式,多使用间接方式,如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等;二是要引导群众提升林木的利用率。粗放型的林木利用方式指林木使用量大而利润率低、使用林木以整根、成片砍伐为主要方式的利用方式。在宁陕,群众利用林木生产香菇、猪苓、木耳既粗放型的使用方式,引导群众提升林木的利润率,多利用林木枝干,少利用主干,这样无需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也能有效避免犯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