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前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巨大的进步,然而青少年犯罪却日见增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感到神秘,有想试试的心理;未成年在校学生有的因学习成绩不好,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一、2008年以来岚皋县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
根据岚皋县检察院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全县共逮捕未成年人3件3人,其中强奸1件1人,盗窃1件1人,抢劫、故意杀人1件1人。
2009年,逮捕未成年人4件5人,其中抢劫3件4人,盗窃1件1人。
2010年,逮捕未成年人7件7人,其中盗窃4件4人,抢劫3件3人。
2011年,逮捕未成年人5件7人,均为盗窃案件。
四年时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翻了一番多。
二、当前未成年犯罪的形势、特点和原因
1、未成年犯罪形势:从犯罪性质看,以侵财性犯罪居多, 2008年至2011年岚皋县共19起未成年犯罪案件, 17起都是抢劫、盗窃犯罪,其中又以盗窃犯罪最为突出;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增多;从犯罪身份看,辍学少年人数居多。如2009年岚皋发生的一起16人的团伙抢劫、强奸、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是14岁至20岁的年轻人,以16、17岁为主,其作案次数之多,作案手段之残忍,为历史罕见,作案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钱,不给钱,就举刀威逼。
2、未成年犯罪特点:近年来,未成年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方式团伙化。未成年犯罪年龄越来越小,类型越来越多,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杀人、强奸、绑架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一些从影视网络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特点,而且,团伙作案趋势日益明显。
3、未成年犯罪成因,一是主要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腐蚀着青少年的纯洁心灵。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是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影视网络、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既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又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特别是网络的无管理现状。三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四是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虽然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致使一些学生逃学、弃学、辍学,流浪社会。2008年,岚皋县孟石岭乡九台村发生了一起抢劫、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年仅17岁的在校学生,被害人是一年近70的老妇人。嫌疑人李某与被害人本是亲戚,又是邻居,李某之前曾去被害人家里盗窃现金3万元,后被查到,被害人认为两家是亲戚,就不想追究,加上由于当时李某不满十六周岁,派出所对其进行训诫教育后就让父母领回家了。后来,李某没钱用了,很容易就想到被害人家去偷,便再次窜到被害人家去偷钱,被发现后先是将被害人推到水塘内,见被害人没死,又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连捅7刀直至被害人死亡。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三、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意义及方法措施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必须家庭与社会双管齐下,政治、法律、教育、文化多措并举,共同致力于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首先要明确当前形势,切实提高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执政兴国”的高度增强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有利于治安稳定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石,是传播和学习科学文化,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和课堂。要教育家长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育孩常识的学习,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以民主、平等、宽容取代专横,权威、独断,以文明的谈吐举止,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
再次要加强社会保障,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无业、待业未成年人无序流动。据调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业的,整日无所事事,无生活来源,势必去偷、去抢。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务工人员的盲目而无序流动。
第四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加强法制教育。把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做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统一,以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把正确的是非观映入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积极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正气成为健康心理的支柱。通过各种心理活动情景和模拟实际训练,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最后,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成长的各种犯罪,同时做好已犯罪未成年人的改造工作。保障未成年人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与成长空间,加强和做好已犯罪的未成年人改造以及服刑期满后回归社会的工作。政法部门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心理学问题、青春期问题等同时进行引导、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上课、开讲座。特别要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力度,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场所及各种影视、网吧,让未成年人远离暴力、远离淫秽,营造一个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