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安康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胡海东通报了全市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任晋放主持发布会。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第四检察部、第五检察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陕西日报、西部法治报、群众新闻网、西部网、华商报、安康日报、安康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受邀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安康市检察机关按照最高检、省检察院部署要求,聚焦涉民生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共办理涉民生案件1972件,涉案金额1.38亿元,批捕288人,起诉506人,提出抗诉1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6件,发出检察建议507件,发出涉民生领域社会治理检察建议62件。
依法综合履职,多点发力服务特殊群体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市检察机关积极参与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4件4人,办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70件,帮助60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30余万元。汉阴县检察院办理的钱某忠等9人与某资源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支持起诉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深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零容忍”,起诉侵害未成年犯罪50件69人,对校园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旅馆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开展常态化检察监督。
加强对妇女、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障。围绕母婴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妇女、女职工劳动权益等人群开展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办理案件18件。聚焦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社会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公益诉讼监督,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10件。平利县检察院办理的督促保护女职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省检察院、省妇联发挥检察职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石泉县检察院办理的违规销售“三无”儿童玩具公益诉讼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加大司法救助和帮扶工作力度。今年以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31件333人,发放救助资金114.3余万元,充分发挥司法救助的救急帮困作用。白河县检察院构建的“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防返贫工作”法律监督模型,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推广,并得到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广泛运用。
聚焦重点领域,纾困解难守护群众利益
加强对涉伪劣商品的检察监督。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3件,起诉1人,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2件。
加大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司法保护力度。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6件13人,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10件。
加强社会保险领域检察监督。严厉打击医保诈骗犯罪,审查起诉4件14人;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办理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职工社保、在押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养老金、医保基金违规报销等公益诉讼案件10件。
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起诉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165件251人。
积极开展服务“三农”检察工作。共办理服务“三农”公益诉讼检察案件209件。
强化建章立制,紧盯源头汇聚治理合力
主动加强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行政机关、妇联等单位的沟通协作,推动构建完善涉民生案件信息交流共享和办案衔接配合机制。汉滨区院与妇女联合会建立《关于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协作配合工作的意见》,镇坪县检察院与工会建立《关于共同推进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协同机制》,汉滨、汉阴、宁陕、白河县检察院与法院、公安、人社、妇联、残联等单位建立了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协作机制。紫阳县检察院与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会签《关于加强配合依法促进紫阳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作机制》,岚皋县检察院与乡村振兴部门签署了《关于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作办法》等。
“检护民生”,“护”的是民生福祉、“守”的是初心使命、“筑”的是执政根基。下一步,安康市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强对民生领域的司法保护,以高质效办案更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努力使人民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安康、更加体面、更有尊严,让群众的笑脸成为“安康”这座城市最温暖的风景。